自适应版
您的位置: 首页 /学习园地/学经验/详细内容

潍坊学院:五维并举 协同发力 加快构筑文化“两创”高地

发布时间:2024-07-03 10:03:53 浏览次数: 【字体:



近年来,潍坊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扛牢文化传承社会责任,立足地域文化,整合学科、平台、人才等资源优势,协同创新、多点开花,获评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山东省中华经典诵吟特色学校、山东省美育浸润行动计划试点单位、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山东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等,为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作出积极贡献。

一、坚守文化保护传承根脉,在“融”字上下功夫

学校出台《校园育人环境与大学文化建设“十四五”专项规划》,制定《大学文化涵养润心工程实施方案》,把中华优秀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艺术体育、社会实践等教育环节,建立起一整套文化传承保护与教学科研、教育管理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学校在相关专业设置、课程教学模块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有潍坊文化类实践教学基地30余个,开设潍坊文化通识课程26门,在《民间美术》等必修课程中,融入风筝、年画等民间传统文化元素,开设《北海文化研究》等传统文化课程,开展古籍进课堂活动,成立“陈介祺金石书法学院”,以金石之振奏响文化传承之声。积极融入地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做好“两个结合”文章,承办潍坊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润城、以文兴业,为区域文化高质量发展赋能。

二、深耕文化保护传承沃土,在“实”字上做文章

学校现有中华诗词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雅韵社、大学生诗词学会等研究机构和学生社团,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时代精神。建有潍坊文化名人馆、潍坊民间美术馆、古籍馆、文博馆等特色场馆,是服务地方优秀文化保护传承的亮丽名片,年均接待师生及社会人员参观9000余人次。开展非遗进校园等特色活动,邀请非遗专家进行核雕、年画刻板、老猫花灯、风筝等现场展示,并与大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技艺之美、匠心之美。参与“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并逐步形成了社团活动、工坊实训、学术引导、成果展示、社区辐射等“五向协同”的文化育人模式,年均开展活动50余场次。

三、汇聚文化保护传承合力,在“深”字上见实效

学校充分发挥综合类本科高校办学优势,依托潍坊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凝练形成“人物、地域、民俗、历史”四大方向,打造了涵盖古文字、历史、民俗、音乐、美术等10余支多学科交叉研究团队。同时,围绕岳镇海渎、潍水非遗、东亚文化、金石书画、戏曲曲艺等多个维度,聚焦郑玄、陈介祺、莫言等多位潍坊文化名人建立研究平台。与潍坊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建东亚文化研究院,牵头沿黄九省区成立“黄河流域高校金石书画研究与发展联盟”,积极推动沿黄省份地域文化交流互鉴。

四、激发文化保护传承动能,在“新”字上求突破

创新合作模式,与潍坊市文旅局、齐鲁文化生态保护区和相关文创企业、民间艺术传承人等共同打造文化交流特色平台,开展文化传播特色活动,引导相关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融入潍坊文化元素,实现了文化传承与人才留潍的双向融通。创新表达范式,把潍坊非遗、郑板桥民本思想、文化体验等内容,通过新课题、新论著、新媒体、新舞台等方式进行集中表达,获得教育部、国家艺术基金委、省委宣传部等多部门重点立项及表彰。

五、聚焦潍坊申遗重点工作,在“研”字上出实招

学校积极助力潍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2023年5月,成立岳镇海渎研究院,深入挖掘“岳镇海渎”文化内涵,特别是以沂山为首的“镇山”文化丰富遗迹、历史留存、典籍史料、民间传承,加以深入研究;同年9月举办专题研讨会,成立“潍坊学院岳镇海渎研究院沂山实践基地”,开展系列学术交流,传承和弘扬岳镇海渎文化。研究院现有研究成员50余人,凝练了国家祭祀、宗教、碑刻文、非遗、自然景观、海外影响及齐长城等7个研究方向。目前正着力东镇沂山历代祭祀史料的系统梳理工作,为打造潍坊非遗项目数据库及岳镇海渎文献数据库提供详实数据支撑。




分享到:
【打印正文】

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

  • 相山校区
    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东山路100号
  • 滨湖校区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沱河东路8号
  •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
    微信公众号
  • 智慧校园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
    智慧校园